信息搜索:
最新公告:
产品分类 Products List
  心肺复苏模拟人
  护理技能训练模型
  气管插管训练模型
  妇婴技能训练模型
  临床综合技能训练模型
  人体骨骼模型
  人体针灸模型
  人体躯干模型
  人体解剖模型
  消化呼吸系统模型
  泌尿生殖模型
  中医技能训练模型
  急救技能培训模型
  口腔护理模型
  电动医学模型
  急救器材系列
  人体解剖挂图
  医学多媒体系列
技术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上海宸博 > 技术文章 >
心肺复苏教学中的体会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急救医学公认的“生存链”的观念,一旦心搏和呼吸停止4~6 min就会出现不可逆的脑细胞损害。依据此观念,全世界目前对危重患者的救治目标是:4 min以内必须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之救治;8 min以内要有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 ACLS)之救治。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对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能否及时、有效地行CPR,是挽救患者生命和保护脑功能的首要和关键的急救措施[1]。因此,不仅每一位医务人员要熟练掌握CPR,还要向社会大众普及和推广。让每一位医学生规范熟练地掌握CPR是我们肩负的责任。 
   CPR是一项综合性临床技能,不仅要求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还要落实到临床实践能力上。心跳呼吸骤停是突发事件,此类临床病例无法预先准备,其救治过程中的CPR几乎不可能有医学生观摩和见习的机会,并且抢救现场也不容出现教学场景。因此,心肺复苏的临床教学一直是难题。我们采用医学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在我院实习的临床医学五年制、八年制及规范化培训的医学生进行CPR教学。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让医学生掌握CPR基本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辅以具体实践操作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最传统的一种方式,是全面实施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能高质量、高效益、低耗时地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但随着教育对象范围的扩大和教学内容的增加,它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尤其在医学教育中,无法将系统的医学基础和临床知识与医学的实践更加完美地结合,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限制了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课堂的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与实践性教学相结合,让医学生既了解、熟悉、掌握各种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同时也把所学的理论与具体的实践结合起来思考问题,锻炼其实际的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转变为实用的临床技能。 
   首先,由我院急诊科承担CPR教学任务,任课教师均为具备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高年资医师,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和多年的危重病人救治的临床及教学经验,并曾在国内外进修学习过CPR规范的教学方法及了解最新进展,并以最新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为标准进行规范化教学。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将教案制作成图文并茂的PPT幻灯片,结合CPR教学光盘,让学生对心博呼吸骤停者的急救过程与CPR的操作有感性认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导入CPR的重要性和理念,然后重点讲授其基本理论知识,如成人与儿童“生命链”存在差异,呼吸心跳骤停原因有所不同,在成人主要见于冠状动脉疾病,而儿童多见于严重感染及意外伤害所致呼吸衰竭及骤停。因此,一旦发现儿童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行CPR救治,而成人却不同,应先呼救以获取除颤仪后再进行CPR。让同学们理解在CPR中不能千篇一律,不同人群的应采取“因人而异”救治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复苏成功率,如BLS包括心脏骤停的判断、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而ACLS包括电击除颤、复苏囊的应用、复苏药物的使用等,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CPR基本理论并准确判断伤者的意识、呼吸和心跳。 
   同时,开设实验操作课,6~7人为一组,采用模拟情景教学与模拟人(心肺复苏人体模型)相结合,并通过教师讲解和演示,学生自主操作为主和教师指导为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模拟急救场景和心肺复苏人体模型制造与临床高度相似的场景,进行CPR分解及综合训练,其操作过程与实际工作极其相似,并可观察操作后的效果以及模拟人对治疗的反应性。让同学理解及时、正确的救治能使病情好转,延误或错误的救治造成病情恶化甚至死亡,且以此作为对错误的“反馈”。“有的放矢”地去纠正CPR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气道异物未清除,气道开放未持续开放,人工呼吸吹气过浅过深漏气,吹气时间不足,触摸和判断动脉搏动时间过短,胸外心脏按压定位手法不正确、按压频率过慢、幅度过浅、力度不够,按压中断过于频繁、中断时间过长,方向摇摆、肘部弯曲,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不协调以及普遍存在的人工通气过度的现象等。


新闻来自:http://www.chenbokj.com 
上一篇:心肺复苏之人工循环形式
下一篇:心肺复苏新理念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上海宸博科教设备制造厂 销售热线:021-67720535 沪ICP备14042759号-1
公司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镇笋南路191号070室 业务手机:18918019786(程经理) 邮箱:shchenbokj@163.com 网址:https://www.chenbo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