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引流术是胸心外科的常见治疗方法之一,在临床工作中胸腔闭式引流是一种广泛用于治疗气胸及胸部手术治疗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放置在肋骨间的引流管,借助生理盐水的水封引流瓶使胸腔内的气体排出,使肺组织重新张开从而恢复功能。传统观点认为患者行闭式引流术后48~72h,引流液<50ml/d,X线影像显示肺膨胀良好,闭管24~72h且病情平稳方可拔管,但如果硬性的依据此种拔管指征拔除引流管,往往无法达到最好 的治疗效果。在长期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如果将患者闭式引流拔管指征定位患者出现肺复张引起胸痛后,则更有利于患者的病情的恢复。在患者发生肺复张胸痛时立即听诊进一步确定肺复张后,通过X线确定肺复张面积,若复张面积>90%嘱患者卧床行体位引流进一步排气、排液后闭管,经6~12h后再次行体位引流进一步排气、排液,确定无残气、残液为淡黄色、透明并<20ml及到术后36h后行操作拔管。本研究显示如按照此种拔管指征对患者进行处理,无论是对患者的短期恢复,还是远期预后较传统拔管指征均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究其原因,创伤组织所引起的炎症反应在经过24~48h的高峰后便趋于消退,受损组织逐渐被新生组织替换,肺组织张力强度不断加强,挤压引流管,产生疼痛,证明伤肺残面对合良好,无漏气。经过X线排除 水肿所致疼痛,此时的疼痛则成为提示脏层胸膜的修复已经达到可安全拔管的程度的指征,此时拔管可减少患者因引流管刺激肺组织 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加之各种辅助治疗可使患者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从近期恢复的效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快于对照组,观察组拔管近期产生相应 并发症21例(残气及残液量高于安全值),但通过胸腔穿刺及营养支持治疗1周内均能解除。从远期效果来看以疼痛作为拔管指征,能有效的减少胸膜粘连以及局限性胸腔包裹的产生,对解放肺组织,恢复肺功能有积极作用,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