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皮内注射模型↓
臀部肌肉注射模型
手臂静脉注射穿刺模型
血压测量手臂训练模型
幼儿静脉注射手臂训练模型
皮内注射是将药液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常用于皮肤过敏试验、预防接种及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传统的皮内注射法会产生明显疼痛 ,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和心理负担 。为此, 我们改变进针角度,以20°~ 30°角进针皮内,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
一、改良皮内注射法可减轻患者疼痛反应由于上皮组织含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 感觉非常敏锐,容易产生烧灼样疼痛。疼痛程度与刺激强度、作用面积及作用时间有关。传统皮内注射法穿刺时,由于针头与皮肤呈 5°角,进针角度小, 针头与皮肤接触面积较大,针头所穿过皮肤组织多 ,牵涉组织及神经末梢多,表皮到达真皮的距离相对长,对神经末梢的刺激时间长,表皮受损范围大,所以患者痛感明显。改良法以20°~ 30°角进针, 增大了进针角度,针头与皮肤接触面积相对减小,皮肤受损范围小,缩短了刺入皮肤的时间和距离,减轻了刺激强度,所以患者疼痛减轻。
二、改良皮内注射法可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 由于表层皮肤致密,以5°角进针, 进针阻力大,进针时针头与皮肤的角度不易掌握。当刺入过浅会穿透皮肤表面 ,稍用力可导致进针过深 ,皮丘不明显或局部出血,导致注射失败。增大角度进针后可减少阻力, 针头斜面进入一半后平行进针至斜面全部送入,注射时不会起皱,针刺也不会过浅或过深,提高了注射的成功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