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功能护理训练模型↓
臀部注射实习模型
臀部肌肉注射模型
多功能肌肉注射模块
手臂静脉注射穿刺模型
传统的注射部位主要在上臂三角肌外缘,其次是前臂外侧、后背、大腿外侧,这些部位皮下组织菲薄,针头易刺入肌肉层,引起皮下出血,且这些部位注射范围小,同一部位长期注射可出现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 硬结形成,影响药物的吸收。腹部因皮下注射面积大,温度恒定,药物吸收快,不受运动的影响,是被认为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首选部位。Pourg-haznein等]研究结果显示,腹部注射时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大腿部注射,而在出血率和出血面积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因腹部范围较大,对于注射的具体部位,仍然观点不一。有学者提出在腹部脐上下5~10 cm范围内( 除外脐周1 cm)注射LMWH ,有利于皮下疏松组织对药物的渗透和吸收,从而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
而目前认为在同一个部位反复重复注射,会使药物在局部吸收浓度增加,极易导致注射部位局部的皮下出血。采用腹壁部位轮换注射,注射时避开脐周5cm,两次注射点相距2cm以上,规律轮换注射部位,避开硬结、瘢痕等是目前关于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研究的共识。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保证患者脐周4个象限每48 h才能注射1次,而且每个象限内2次注射相距2 em左右,1个疗程内不会在同一部位重复注射,这样皮下注射后局部药液浓度较低,使出血发生率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