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经络电动针炙模型↓
针灸臀部训练模型
标准针灸穴位模型
电动十四针灸模型
人体针灸穴位发光模型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学说是中医基本理论的重要内容,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经络不仅具有明确的生理和病理意义,而且也具有明确的诊断、辨证和治疗意义。
针灸疗法不同于中药,它属于外治法,是以腧穴为作用点,以经络为通路,通过补虚泻实的不同方法来调节脏腑经络气血以平衡阴阳的,其应用与取得疗效的基础和关键是经络学说的相关理论。虽然在针灸疗法的应用过程中也要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但辨证的侧重点与中医内科并不一样,中医内科的辨证体系难以体现针灸理论和治疗的特色。对于针灸而言,指导临床的理论核心是经络学说,辨证体系应当是经络辨证为主结合其他的辨证方法。
中医理论认为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具有运行气血、协调阴阳、抗御病邪、反映证候及传导感应等生理功能。构建针灸临床辨证施治体系首先要以经络辨证为主线。
经络辨证是针灸临床中以经络学说和脏腑理论为指导的一种特有的辨证方法,是针灸临床辨证论治体系的核心和主体。由于针灸疗法属于外治法,在辨证论治的过程中要十分重视辨别部位,应以部位辨证为重点,部位辨证就是直接按病变部位作为依据,来辨证是哪一条经脉的病症,为针灸选穴治疗提供依据。同时,构建针灸临床辨证施治体系还应以八纲辨证为指导,以脏腑辨证为补充,并在临证时重视腧穴特异性的运用。
“针灸辨证有不同于中医内科的特点,简单套用中医内科的辨证体系,难以体现针灸理论的核心和治疗的特色,还会导致‘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结果,与临床实践脱节。构建契合针灸临床实际的辨证论治体系,才能真正体现针灸理论和临床治疗的特色和优势,提高临床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