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急救护对于挽救生命、降低伤残的重要性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几次大的灾害在在全世界各国引发了不少思考,这使得 “尽可能预防意外灾害,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利后果”的理念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的支持。从“向全民普及卫生救护知识和技能”这个角度来保护国民的生命和健康,更是受到了我国的高度重视。
时间就是生命,意外伤害发生时,最有效的抢救时间只有短短4-6分钟,这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黄金救命时间”。每耽误1分钟,死亡率就会直线上升。据专家透露,我国87%的心肌梗死病人疾病发作在医院以外,其中有25%以上的病人因第一目击都不懂急救措施而死亡。全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每年达10万人以上,专家分析,如果在事故现场,伤病者本人或第一目击者懂得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通过简单的自救、互救,如对猝死者进行现场心肺复苏,对外伤者实施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那么50%以上的生命就有可能挽回。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年的创伤病人,20%因创伤后没有得到及时的现场救治而死亡。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病例中,有40%—60%在发病最初几小时内死亡,而其中的70%是因来不及到医院就诊而死于家中或现场。在我国,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等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高血压病患者已达1亿,糖尿病在某些地区发病率高达10%;据目前的死亡病例分析表明,有40%的冠心病病人死于发病后15分钟内,其死因大多是由于不能得到迅速及时的抢救,而并非是病情开始即已发展到不可挽回的致命程度。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怎样才能尽量挽救生命、减少损失?在专业救援队伍到来之前,面对痛苦不堪的伤害,人们有能力进行自救或救人吗?此时此刻,掌握急救技能是关键。当前,学习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即能保护自己,又能挽救他人。一旦掌握,终生受益。
急救是当创伤或疾病突然发作时﹐在医疗人员未到达或患者尚未送达医院前的一种短暂而有效的处理措施。它在急救医疗体系中占据最为重要的地位,它反映国家、社会对重大伤害、疾病的应急能力以及公民的品质水准,反映公民对疾病的自我急救和救助他人的知识和能力,也是急救医疗体系建立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它是现代社会急救医疗体系的重要标志。
现代急救医疗体系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医院前急救,包括现场急救和途中运送救护,这一阶段要求实现社会化;二是医院急救,即决定性救治,这一阶段要求达到专业化;三是救治缓解后的康复治疗,这一阶段要求达到家庭化。在这三个阶段中,院前急救是时间最短,但是决定危重病人抢救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这方面,急救人员的含义是很广的,除在场医务人员之外,还有受过专门训练的救护车、出租车驾驶员,消防特警人员以及所有在场的人们,其目的是救命,是稳定病情,减少伤残、减轻痛苦,维持伤者生命,防止伤情进一步的恶化。因此掌握基本的应急救护技能是向全民普及教育的重要内容。
新闻来自:https://www.chenbokj.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