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穿刺手臂训练模型↓
高级手臂静脉穿刺及肌肉注射训练模型>>点击了解产品详情
静脉穿刺为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之一,输液、输血、静脉推药、抽血以及有些试验都离不开静脉穿刺,尤其是静脉输液临床上更为常用。在静脉穿刺中,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急诊、重危病人抢救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同时也是对护士基本功的衡量和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检验。
多年来如何做到一针见血又无痛穿刺是有待探讨的问题。临床上多数护理人员采用传统的静脉穿刺方法,即针头进入皮下后先走行一段距离再刺入血管(称平行进针法)。通过十几年的临床实践,我们总结了“快速直入血管”的穿刺法,即针头快速进入表皮后直接刺入血管(称快速直入法),大大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使静脉穿刺成功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对于长期输液、血管条件差、穿刺困难的病人可充分利用四肢末梢血管,采用手足背静脉逆行穿刺法,其优点是回血好,滴数不受限制,不影响血流,可以弥补指掌关节向心穿刺不易固定的缺点。采用此法时必须选用手足背血管,而不应选择手指、足趾向上回血的小静脉,因此处无交通支,逆行穿刺将造成血液淤积使穿刺失败。
静脉穿刺时的固定方法是整个输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固定不当可引起针头滚动、滑脱针尖、刺痛等。其失败的主要原因为粘贴胶布的手法不当,胶布排列不规则及胶布的长宽度不合理。根据力学、美学原理采用一侧滚动法较为规范,即先粘贴一侧皮肤,拉紧胶布至对侧皮肤,这样可使胶布处于紧张状态,保证不松动,其胶布的长宽分别为6.0cm--8.0cm、0.8cm--1.0cm为宜。三条胶布均应平行排列与针尖垂直。距离0.8cm--1.2cm对于消瘦病人效果更佳。妥善固定可防止针头刺穿静脉,还可阻止微生物被松动的针尖带进组织。拔针时压迫穿刺处的手法不正确或压迫时间过短是造成皮下淤血的主要原因之一。皮下淤血后静脉显露不良、出血量大时血肿机化压迫血管致使血管易与周围组织粘连,使该血管无法继续使用。因此正确拔针是保护远端周围静脉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在针头拔出后立即按压穿刺部位2--5分钟,一般不致皮下淤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