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腹腔穿刺仿真病人模型 |
↓腹腔穿刺训练模型↓
肘部静脉穿刺模型
脊椎穿刺训练模型
骨髓穿刺训练模型
气胸穿刺训练模型
腹腔穿刺术是诊断该类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是腹腔穿刺术阳性率仅为90%,它无法适时准确判断腹腔内液体量的多少;腹胀明显、腹内压高的患者是腹腔穿刺的禁忌,对于迟发性损伤改变亦不能作出及时有效的判断,而使用经皮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的方法可以使穿刺阳性率大为提高,本组病例穿刺引流成功率100%,引流量统计及时精确有效,对于腹胀明显、腹内压高的患者在穿刺时有腹膜突破感后改用头部柔软的导丝置入腹腔,通过导丝导入导管避免了损伤腹内脏器的可能,扩大了腹腔穿刺术的适用范围,使穿刺成功率达100%,从而避免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不必要的损伤和延误诊断的发生。经皮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穿刺成功率高、安全性好、不需要超声或CT引导及特殊的手术操作器械,适宜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经皮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可实时动态观察引流情况,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早诊断、早手术;超声检查、腹部CT检查及复检需要反复搬动患者加重病情和耗费时间,不利于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和延误抢救时机,而且不能及时对腹腔内液体性质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对腹内液体的量进行精确的统计,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通过对引流液性质实时进行检验和引流量的精确统计并结合生命体征的变化可以制定新的诊断指标并指导治疗,因此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是诊治腹部损伤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
经皮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能够及时将腹内液体引出,减少了毒素的吸收,有效降低了腹内压,减轻了腹膜炎症状,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避免了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根据丢失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可及时掌握补液的量和性质,有效避免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情况发生。降低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时有效和可控的补液充分发挥了患者自身生理调节功能的作用,符合损伤控制性理论的治疗理念。
本组134例病例经皮腹腔穿刺引流后治愈出院;说明部分腹部损伤的患者通过经皮腹腔穿刺置管引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的情况下,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是可以治愈的,通过引流及时掌握和了解腹内病情变化确保了保守治疗患者的安全;130例剖腹手术,均是在简洁复苏、快速止血和控制腹腔感染,纠正生理功能紊乱、患者内环境相对稳定后实施确定性手术的,手术目标明确,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快,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随访110例,治疗后均无腹痛、肠梗阻的情况发生。
由于腹腔引流液可以实时动态检验,能早期发现引流液是否含有胆汁、胃肠内容物或尿液,镜检可发现有无脓球,故能及时掌握手术探查的指征,本组病例中有130例及时实施了确定性手术;如引流液为血性且引流量有持续增加的趋势,结合血常规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应尽早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从而使腹部迟发性损伤的病例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腹部损伤常伴有多发性损伤的特点,病情变化快,临床表现千变万化需要实时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实时了解和动态掌握腹腔内液体的性质和量的变化是成功治疗腹部损伤的关键,经皮腹腔置管引流能做到对腹腔内液体的性质实施动态检验,并对引流量实施精确的统计,因此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是诊治腹部损伤的重要手段,它能使诊断与治疗同步进行,使腹部损伤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极大地提高腹部损伤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
|
上一篇:触电心肺复苏模拟人,模型,假人,橡皮人 |
下一篇:成人气管插管练习模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