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鼻饲管与气管护理模型↓
阶段褥疮护理模型
高级吸痰练习模型
气管切开护理模型
口鼻管插管训练模型
重症颅脑损伤、颅内出血、胃、胰十二指肠大手术后等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快,极易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窒息等危险,而积极迅速行气管切开是改善患者通气功能的有效措施。但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不能自行进食,加之此阶段患者由于应激状态而引起机体高代谢、高分解状态,极易发生营养不良,从而加重病情。通过置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鼻饲),可保证机体的营养补充和及时给药,而且可以减轻创伤后机体应激反应的强度,但行气管切开后患者同时需鼻饲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临床工作上增加了护理难度,极易导致鼻饲后食物反流至气管套管周围,引起吸入性肺炎、胃肠功能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使病情进一步加重,严重影响机体的康复,由此对此类患者综合护理进行了分折和探讨,并采取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理想的临床效果。
置管护理:①胃管的选择:一般此类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不能自行进食,所以置胃管鼻饲时间较长,通常2~5周。最好选择PU或硅胶材料的胃管,不选用橡胶胃管。PU及硅胶材料的胃管不易变形、扭曲、堵塞等,对胃、食管黏膜刺激性小,在鼻饲期间不需要更换、重置胃管,患者及家属易于接受,选择的胃管型号通常F14~18。②确定胃管置入长度:合适的插管长度能有效保证鼻饲营养的治疗效果,常规插入胃管的长度成人45~55cm,要充分保证胃管顶端的侧孔全部进入胃内。通常胃管顶端有2~3个侧孔,距顶端距离有5~10cm,为防止胃管堵塞还可在胃管侧壁增加1~2个侧孔。赵晓丽等报道[3],插入胃管的长度55~65cm为宜,通过临床实践证明此置入长度效果显著,并大大减少了对食道黏膜的刺激。③置管方法:在临床上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大部分存在意识障碍、吞咽困难甚至丧失吞咽吸吮能力,不能经口进食,必须经管饲饮食供给营养,管饲饮食可分为口饲法、鼻饲法、胃造痿法、空肠造痿法。通常临床上大都采用鼻饲法更便于操作及护理。鼻饲法是将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胃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份和药物的方法,以维持患者营养和治疗的需要。行气管切后置胃管行鼻饲营养支持治疗,首先在置胃管上增加了护理操作难度,需熟练的操作技能及良好的操作技巧。通常采用二人置管法,明显提高了置管的成功率。常规备好置管鼻饲用物后,护士2人分别置于患者两侧,其中操作者置患者右侧协助者患者左侧,充分评佑后常规清洁润滑患者的鼻腔及口腔,强调置管前彻底清理呼吸道予以吸痰,可有效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以保证胃管通畅,提高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另一方面,强调充分润滑胃管(将胃管完全在液状石腊油中充分浸泡后取出)以利顺利无摩擦、无损伤通过咽喉、食管到达胃内。在此建议更改教科书常规用止血钳夹住胃管前端插入,而采用置管者戴一次性无菌手套后手持置管直接插入所需长度。实践证明,这样更能通过手感觉察到置管过程中是否顺畅,是否存在阻力以便随时排除故障。置管时患者保持平卧位,头偏向右侧,插入14~16cm时,2人同时检查确认胃管勿置于口中后协助者双手轻轻托起患者头部,使下颌完全贴近胸骨柄以有效加大咽部通道弧度,顺势插至所需长度。在此强调需协助者双手托起头部是因为此类患者普遍存在肌张力较高的现象,且有明显的颈部抵抗感,1人置管时依靠左手托起头部难以达到效果。在临床工作中,护士遇单线值班时,协助者可由经护理人员指导后的陪护人员进行。④胃管固定: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常有躁动不安等表现。如胃管固定放置不当极易导致胃管脱出、移位等。置管后妥善完好的固定对长时间鼻饲营养的患者尤为重要。更改用胶布固定胃管于患者鼻翼两侧的传统方法,而是取一长度70~80cm的棉质装订线捆扎在胃管置入长度的标志数字处绕二圈以上两面打结牢固,经两侧面部、耳缘上方绕头部一圈后打一活结于一侧头部近耳廓处,忌在枕部打结,松紧度以紧贴头发为宜,固定妥善后于两侧耳廓上方固定线经过处各垫一小块纱布或柔软纸巾,以防止棉线勒伤耳廓皮肤。此种用棉线捆扎固定的方法可有效防止胃管脱出,并可有效保护皮肤,防止长时间胶布固定造成皮肤损伤及皮肤过敏,尤其是在为患者翻身拍背更换体位时胃管得到有效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