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全身静脉穿刺模拟人,训练模型↓
手臂静脉穿刺训练模型
婴儿静脉输液是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一项技术性操作,在儿科几乎所有住院患儿都需要进行静脉输液。小儿静脉输液选择的最佳部位是头皮静脉。因为头皮静脉极为丰富,互相沟通,交错成网, 无静脉瓣, 可以离心性穿刺。头皮静脉, 浅表易见, 不易滑动, 便于固定, 又不影响患儿活动, 便于保温。 而小儿手背皮下脂肪丰厚,手背静脉摸不到又看不清不易固定。足背静脉虽然清晰易见,但小儿反应强, 耐受力低, 让患儿足部长期保持一个固定姿势,易造成患儿不舒适,加上小儿在输液过程中排尿次数增多, 在对患儿进行生活护理时极易造成输液针头刺破血管壁,药物外渗,所以3岁以内小儿多采用头皮静脉输液。3岁以上患儿多采用手足背部静脉进行穿刺,为了保正静脉输液的成功,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其技术操作, 以及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副反应和抢救护理措施。
婴儿静脉输液能使药物达到高效、速效目的,有利于患儿治疗抢救, 是我科医疗工作中常用治疗措施之一。 但要求护士一定要有过硬的技术,在临床实践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如果护士穿刺技术不能一针见血,不会准确判断穿刺是否成功而拔出针头,反复穿刺,这样既给患儿带来痛苦又增加护患的矛盾,还会造成血管的破坏,给住院患儿以后静脉输液带来困难。在工作中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观察静脉输液的丰富经验,及时巡视病房, 能正确判断药物的渗漏,即使发生药物渗漏 , 果断进行处理。 否则容易发生皮下组织坏死,甚至残伤在整个静脉输液过程中,护士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遇到紧张或压力的情绪时需自我调节,或排除紧张和压力的条件,在情绪平稳的条件下才能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在遇到突发的紧急情况时要冷静,同时保证输液畅通的情况下解决所有问题。 由于静脉输液是直接将大量的药物输入血管, 所以对输入药物质量,所有器具,以及在输液时的操作, 都有极为严格的要求。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能引起输液反应。所以,小儿静脉输液的成功,护士首先要有精湛的技术,高度的责任心, 严谨的科学态度, 使小儿静脉输液做到高标准、高质量、确保患儿用药安全。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以往不同之处, 在于对肥胖患儿在选择手部进行穿刺时, 现将手放于37摄氏度左右的温水中浸泡5分钟, 使血管充盈。提高穿刺成功率。此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如:患儿不配合等。这些不足之处更有待于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 进一步加强和研究。
婴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一项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基本功, 儿科护士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 不但要有饱满的热情、无私的爱心和强烈的责任心, 而且还要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护患沟通能力。善于总结工作方法,在实施输液操作过程中,根据不同对象采取相应有效、合理的方法, 就能尽量避免液体外渗, 做到合理使用血管,减少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 增加家长对护士的满意和信赖,并且大大减轻了护理工作量。能用护理程序解决患儿的健康问题。同时在工作中不断增强护士自身的心理素质及自身修养,不仅可以提高婴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还可以改善医患关系。有利于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质量的提高,护理人才的成长及医院的全面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