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模拟人 | 医学教学模型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 联系我们
信息搜索:
最新公告:
产品分类 Products List
  心肺复苏模拟人
  护理技能训练模型
  气管插管训练模型
  妇婴技能训练模型
  临床综合技能训练模型
  人体骨骼模型
  人体针灸模型
  人体躯干模型
  人体解剖模型
  消化呼吸系统模型
  泌尿生殖模型
  中医技能训练模型
  急救技能培训模型
  口腔护理模型
  电动医学模型
  急救器材系列
  人体解剖挂图
  医学多媒体系列
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上海宸博 > 新闻动态 >
人工呼吸橡皮人,假人

人工呼吸橡皮人,假人

 

 人工呼吸橡皮人

全功能新生儿高级模拟人

   古往今来,由心搏骤停引发的猝死是最令人痛心的人生悲剧之一。由于心脏性猝死大多发生在院外,存活的关键在于是否得到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给患者以基础生命支持,由第一目击者应用简单的徒手心肺复苏法(CPR)施救。时间就是生命,复苏开始越早,患者存活率越高。现场徒手按A、B、C三步骤顺序进行:A——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B——人工呼吸,C——胸外心脏按压。故人工呼吸是现场急救的基本措施。
   所谓人工呼吸,即用人为的方法造成肺内压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来维持肺通气的过程。西方医学有记载的原始复苏史大约为400余年。《圣经》中记载先知Elisa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救活了一名诉头痛已发生了死亡的孩子。虽描述欠明确,仍不失为最早提到复苏的文字。而在Exodus著的《出埃及记》中则清楚地记载了希伯来接生婆Puah向新生儿口中吹气后使孩子复苏。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复苏措施早于西方1000多年。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已有对缢死复苏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描述,应为世界上关于心肺复苏的最早记录。晋代葛洪所著《肘后方》中,更有使用芦管为口咽通气管进行人工呼吸的描述。明代的《醒世恒言》中有对“口对口人工呼吸”的细述,说明此复世术已普及到民间。清代时已有一套如胸外按压、人工呼吸、仰头畅喉、口咽管通气等比较完善的心肺复苏法。
   但是,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在漫长的岁月里竟未受到医界的重视和推广。西方在1530年于实践中发现用风箱对口咽部吹气有效,这个方法几乎沿用了300年。1744年苏格兰外科医生Tossach正式发表了第一个应用口对口呼吸并且取得成功的医学报道,那是在大约1732年他用此法救活了一个在煤矿火灾中死里逃生的人。该论文引起了伦敦医生Fothegill的重视,他发现口对口人工呼吸比使用风箱有效,建议向公众推广这种方法。然而,由于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发现,引发了一场利用呼出气复苏的争论,导致在1782年英格兰皇家援救溺水协会放弃使用口对口人工呼吸而又走回头路,仍推荐使用风箱通气。直到19世纪早期,医界开始质疑风箱通气的安全性,但也不推荐使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摇晃手臂和在胸部加压的方法来帮助恢复呼吸,这种人工呼吸术又流传了100多年。直到20世纪中期,还有学者如Gordon等评价其效果确切。事实上,这种方法不仅肺部通气量不足,其效果甚微,而且违背了正常的呼吸生理。因为正常人吸气是主动动作,呼气是被动动作;而压胸或压背的人工呼吸法则相反,变成“呼气”是主动,“吸气”则变为被动的动作。
   1954年,学者Elam科学地证明了口对口人工呼吸能保证充足的氧供,再次受到医界重视。三年后美国匹兹堡大学国际复苏研究中心主任Safar教授从他的临床实践中得出结论,认为口对口人工通气是迄今为止所有通气方法中最有效的。施救者将自己深吸气后所呼出的气体,吹入被救者口中而进入其肺部,此种气体含氧约18%,含二氧化碳约16%,能基本达到被救者对氧气的最低需求。从此,口对口人工呼吸法被迅速推广到全世界。
上一篇:部队急救培训模拟人,模型,假人
下一篇:cpr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
 
 
友情链接: 心肺复苏模型 | 护理人模型 | 全功能护理训练模拟人 | 气管插管训练模型 | 高级分娩与母子急救模型 | 气管插管训练模型 | 人体骨骼模型 |
版权所有:上海宸博科教设备制造厂 销售热线:021-67720535 公司传真:021-67720335 沪ICP备14042759号-1
公司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镇笋南路191号070室 业务手机:18918019786(程经理) 邮箱:shchenbokj@163.com 网址:https://www.chenbo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