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腿部骨骼穿刺模型,婴儿骨骼穿刺模型↓
腹腔与骨髓穿刺模型>>点击了解产品详情
临床工作中,尤其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时,输液与给药通道往往被称为“生命线”。最多见的“生命线”是通过静脉输液通路建立的,常采用的有浅静脉和深静脉两组。骨髓腔输液是一项早年就曾出现但后来被长期“冷藏”,近年来被重新采用并在临床应用中获得发展的输液技术。
骨髓腔输液的注意事项严格掌握适应证,禁止在感染部位及骨折侧肢体穿刺。密切观察并发症的发生。骨髓腔输液的并发症有骨髓炎、腔隙综合征、胫骨骨折、皮下和骨膜下液体外渗、骨骺损伤、脂肪栓塞[等。为避免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操作中强调要求,穿刺进针方向垂直于骨的长轴或略微朝向脚趾以避开骨骺板;如果1次穿刺不成功,拔出穿刺针,在另一侧腿部重新穿刺;输液时适当约束下肢;定时观察远端血供及局部软组织情况,注意局部有无渗出、皮肤变色等反应;输注高渗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予以稀释;为使药物尽快进入中心循环,药物给入后可用适量生理盐水快速冲洗输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量缩短骨髓腔通路使用时间,仅在复苏初期,静脉通路建立前使用较为理想。骨髓腔输液技术在国外已是医疗救护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救治内容,运用此技术挽救了许多患者,有效降低急救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对于无法进行静脉穿刺和静脉切开插管的患者,骨髓腔输液不失为一种有效、安全、快速的抢救技术,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